【资料图】
南城街道地处朔州市区中心,总面积15平方公里,总人口约11万人。下辖3个行政村,10个中心社区,1个村改居社区,1个企业社区。全街道共划分普通网格94个,配备专兼职网格员94名,划分专属网格52个,配备专属网格员64名。
今年以来,南城街道以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化解基层矛盾,助力转型发展”专项行动为契机,紧密结合辖区老旧小区改造、征地拆迁、信访维稳、社会治安工作量大的实际,整合信访、矛调、综治、公安、法院、司法所等资源,成立了南城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,按照“网格、社区、街道三级联动,高效防范化解矛盾纠纷”的工作思路,探索构建“金字塔式”自下而上协调运作的“三调”融合“塔式”解纷体系,努力把矛盾纠纷逐层化解在基层一线。
在塔基—网格层面,实行“移动调解”。建立由“网格员+警辅人员+志愿者”组成的“移动解纷小组”,面对矛盾纠纷化解任务“随叫随到”。推行“网格+网络”服务管理模式,依托智慧社区系统、综治APP、网格微信群等信息平台,常态化开展网格矛盾纠纷排查预警,第一时间了解矛盾、化解矛盾,持续开展“有事找网格”宣传,引导群众有矛盾纠纷就在网格内化解,做到“小事不出格”。同时,充分发挥专兼职网格员“矛盾调解员、义务巡防员、感情联络员、综治信息员、政策宣传员、文化活动组织员”六大员的作用,精准推进全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,让服务更加精准,管理更加高效,真正把社会治理工作做到了群众的院子里、家门口。
在塔身—社区层面,实行“品牌调解”。南城街道利用各社区自身特点,进一步吸纳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模范、老先进,组建了“南城街坊”巡防队伍,形成了公安巡警队、专职巡防队、单位保安队、网格员巡逻队、平安志愿者“五队联防”的格局,另外针对突出矛盾特点不同,在辖区各社区推动打造品牌调解室,由社区书记负责,“两委人员”参加,建立矛盾调解团队,吸收基层干部、“五老”人员等力量成为“矛调员”,邀请职能部门骨干组成“智囊团”,选聘律师、法律顾问等行业专家学者组成“专家库”,例如,在老城中心社区,发挥原南城司法所所长、“省级调解员”张春花,经验丰富的优势,成立了“春花调解室”,在迎宾路中心社区打造“小辣椒”调解室,负责调解社区、网格内调解不成功的矛盾或到社区反映的各类矛盾,做到“有事不出社区”。
在塔顶—街道层面,实行“联席调解”。为扎实服务辖区居民,南城街道建立了群众接待大厅。主要赋予“便民服务”、“诉求受理”两项功能。设立综合治理、劳动保障、党建服务等10个窗口,建立“一体化管理,一站式受理,一条龙服务”“三个一”工作机制,实行“群众‘点单’—中心‘派单’—部门‘结单’”的运行模式,现场能办结的现场办结,现场不能办结的指派分流,限期办结,有效避免了群众“进不对门,找不准人,办不了事”的问题。同时,抓住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化解基层矛盾,助力转型发展”专项行动这个契机,在街道办及时建立了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,整合综治、信访、矛调、公安、法院、司法所等资源,在街道办设立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,对辖区内较复杂的矛盾纠纷开展综合研判,视情邀请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负责人、街道法律顾问等开展矛盾调解工作,做到“矛盾问题不上交”。
在日常工作中,一方面,依托街道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服务室,由专门心理学专家定期开展服务,及时对矛盾纠纷当事人开展疏导,同时也为辖区留守儿童、失独家庭、孤寡老人、社区矫正人员、吸毒人员、安置帮教对象等人群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,特别是对安置帮教人员实行“报到-疏导”同步走,在司法所报到后到心理健康服务室接受心理干预和疏导,使其以阳光的心态步入社会、融入社会、回归社会。在心理健康服务室设有情感宣泄区、情绪舒缓区和沙盘区三个功能区,群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舒缓释放心中的压力,让居民群众郁郁寡欢而来,心情舒畅而去;另一方面,依托街道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,积极建立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,街道带班领导每日坐班接待调处,法官、公安人员和我们街道的专职调解员,每周一和周三坐班接待,平时有需求时随叫随到,法院法官和公安警官进驻调解,增强了调解工作的法律效力,有效提高了调解成功率。同时,运用法治理念、法治思维、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,人民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与诉讼审判结果具有同等效力,既方便又快捷,群众不需要花一分钱,也没有后遗症,切实增强了矛盾调解的实效,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今年以来,南城街道共受理调解矛盾纠纷56起,网办信访案件23起,矛盾调处率达到100%,调处成功率达到98%,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。
标签: